马谡失街亭,很大程度上都被认为是马谡刚愎自用,一点也不肯听从诸葛亮和王平的安排,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排兵布阵,导致最终街亭失守,这第一次的北伐也就这样失败了,还害得自己丢了性命,实在是不值。那么,如果当初马谡按照既定的计划来布置,这一次北伐的结果又会是如何呢?难道真的就有可能取胜吗?
鲁迅说过“诸葛多智近乎妖”,大多数影视剧都将诸葛亮塑造成神一般的正面人物。
然而,是神一般的对手成就神一般的诸葛亮。但直到《军师联盟》播出,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才第一次作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出现在荧屏之上。
那么,《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写真是完美无缺吗?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考的不但是小孩,更是家长。阅读古典名著不能单靠影视剧,于是陪着小孩,重新翻开了尘封已久的《三国演义》。
诸葛亮和司马懿最著名的交锋是在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失街亭和空城计脍炙人口。所以,我们今天就探讨一下失街亭。
先来看看蜀魏双方排兵布阵的基本情况:
1.诸葛亮亲率30万蜀军驻扎在甘肃省礼县的祁山大营,距秦安县街亭前线高速公路距离130多公里。
2.诸葛亮派马谡和王平率2.5万精兵布防于街亭正面战场以据司马懿大军;高翔率1万兵驻防街亭东北的列柳城(陕西省凤县,高速公路距离街亭约210多公里),作为侧翼;魏延率本部兵马驻防街亭之后30余里,作为街亭阵地的第二道防线。
3.街亭的地形是:“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且“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
4.司马懿亲率魏军20万,以张郃为先锋进击街亭。
这就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街亭易攻难守,且在街亭前线,蜀魏双方兵力极其悬殊。
《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所以,司马懿“乃命张郃引一军,当住王平来路。又令申耽、申仪引两路兵围山”;“左边司马懿,右边司马昭,却抄在魏延背后,把延困在垓心。张郃复来,三路兵合在一处。”——司马懿就是采用了“围”和“分”的战术。
2.魏军采用了“闪击战”:“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照此情况,即便是诸葛亮自己带2.5万精兵,也来不及“当道下寨”,何况诸葛亮还是乘坐轮椅。
司马懿斩孟达,凭的就是“快”:“星夜催军前行”。
3.驱车从祁山大营走高速需要1.5小时,从列柳城走高速需要3小时,一旦街亭前线有事,面对魏军的“闪击战”,蜀军根本来不及救援。
4.对于街亭之战,蜀魏双方重视程度不一。
司马懿高度重视,亲临一线,靠前指挥。诸葛亮轻敌大意,派参谋马谡任前敌总指挥。
虽然马谡熟读兵书,但长期担任司令部参谋一职,从未有过实战经验。
参谋和指挥官最大的区别在于参谋是出出点子,更多的是看到局部;指挥官则需要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综合分析,下定决心,更多的是看到全局。
所以,马谡能看到“屯兵于山上,凭高视下,势如劈竹”的这一面,却不能看到“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的另外一面。
著名历史典故“房谋杜断”就是指唐太宗时的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
第五、街亭之战,对于蜀军来说,将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恶战,可连司马懿父子都知道马谡是个傻B(昭笑曰:“父亲何故自堕志气耶?男料街亭易取……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像诸葛亮这么聪明的人难道就看不出来吗?诸葛亮当然知道!
那么,他为什么一意孤行派马谡前往街亭前线“挂职”?有读者说,诸葛亮意在培养自己的“干儿子”马谡,先让他去街亭“镀镀金”,回来以后好“提拔重用”。
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诸葛亮轻敌:一是没想到魏军会倾巢出动,行动迅速;二是从未到街亭前线实地勘察过地形。
诸葛亮坚信只要“下寨必当要道之处,贼兵便急切不能偷过。”——即便马谡当道下寨,2.5万蜀军能抵挡得住20万魏军的几次冲锋?
如何看出马谡守街亭是“挂职”?(诸葛亮)即唤王平分付曰:“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可见,街亭前线的实际指挥官是王平。
像马谡这样聪明的人难道就听不出来吗?马谡听得真真切切——所以,他到街亭前线后就故意和王平对着干,全盘否定诸葛亮的既定战术。
诸葛亮最大的缺陷就是任人唯亲,当年如果留下来守荆州的是赵云,入川溯江而上是关羽,恐怕三国历史就会重写。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9082.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